跳到主要內容區
:::

日據時代電影資料

 

影片名稱

委託者

修復時間

規格

捲數

日據時代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05年7月-

2008年2月

16、35釐米

35釐米145捲

16釐米23捲

 

 

 

        2003年,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從嘉義發現了一批前「台灣總督府」拍攝發行的宣揚國策的紀錄影片,影片因為年代久遠而殘破不堪,台灣歷史博物館隨即委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學院進行影片修復之工作,從2005~2007歷經了3年的努力,總共修復168捲影片並且完成數位化典藏之工作,修復之此批電影資料彌足珍貴,不僅填補早期台灣電影史料的空缺,也提供社會大眾與學術域領更豐富研究殖民主義與軍國主義的影像資料。

     本校音像藝術學院教授井迎瑞表示:「我們今天看這些老電影不是為了懷舊,而是藉由回顧與前瞻之中更瞭解台灣的生命力。1895年台灣依著甲午戰爭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那年也剛好是電影誕生的一年,隨著電影在台灣的發展,這項人類20世紀重大的發明也得以為台灣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影像紀錄,這個歷史的偶然最終也成為了歷史的必然,所不同的是由殖民者所定調的台灣視覺歷史,隨著「南進台灣」從新解讀與詮釋將收回由台灣民眾所主導」。在史料不斷推陳出新、客觀修史的條件逐漸成熟的時代,我們期待這批電影資料能為之後的歷史提供詳實客觀的研究。

 

【進入查詢

 


 

 

井老師的細說重頭

 

      2003年透過一位古物收藏界的朋友得知在嘉義有一批日據時代的老電影正尋找買主,這批影片數量相當可觀有168捲之多,有紀錄片、劇情片、動畫片、甚至教學影片等。我循線數度來到嘉義,經過鑑定我發覺這批影片內容涵蓋非常廣,從軍事、政治、歷史、到科學、衛生各領域都有,是當年台灣總督府在台灣各地教育民眾的「電化教育」教材,這是多年來在我的經驗與記憶當中有關早期台灣電影史料最重要的一次出土。

     

   1901年日人高松豐次郎把電影帶進了台灣,在此後的四、五十年間在台灣的電影活動十分的活絡,包括映演、拍攝、紀錄、教育等等,讓台灣居民經歷了電影文化的洗禮,直到1949年以上海電影為基礎的電影工業與電影文化隨著國民政府輾轉來到了台灣,其實是這兩支源流匯合形成了日後的「台灣電影」,然而由於戰爭與時代變遷,甚至是自然因素的摧殘,使得大量的早期台灣電影迅速的流失,日據時代的影片更僅是一些斷簡殘篇,難以窺其全貌,此批影片之發現能相當程度地彌補此一缺憾。

     

      當我和片主議價的時候我才發覺競爭者頗眾,有個人也有機構,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也在其中。我後來聽說片主有意將這批影片拆散以便脫售,後更聽說日本電視台也有意收藏,我自不樂見此事發生,在使命感驅使下我遂主動拜訪了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呂理政主任,希望我們能共同努力將這批影片留在台灣並把它們修復,然後進行後殖民詮釋,生產歷史知識,讓它們再一次的為人民服務建構歷史記憶。呂主任很認同我的看法,經過了他的努力之下,這批影片終於在台灣歷史博物館找到了永遠的家,後又在文建會的經費支援完成了本複製與典藏計畫。我從事電影文化資產維護與保存的工作二十年來,經常會碰到在歷史關鍵時刻出現不對的人做不對的事,以致文化資產遭到破壞留下無可彌補的遺憾,這件事卻讓我感到在歷史的關鍵時刻出現了對的人,而做了對的事,片格轉動間才能再現台灣往日顯影,台灣社會才有機會去修補逝去的集體記憶。